注意理论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4-1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摘要】心理学研究显示: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里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即为指向性与集中性。在初中生物实际教学中即表现为对生物学基本知识体系的选择性与保持性以及对无关知识对象的抑制性。因此正确应用注意理论组织生物教学,尤其是准确应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换规律开展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注意理论生物教学

      1.注意理论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初步实践与物理、化学相比,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一直是中学科学教学体系中的软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课程被定位于“副科”的缘故。但是随着近年来生物学科前沿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生物科学作为21 世纪自然科学的主流地位日发显示其重要性。初中生物学科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生物学素养和对于本学科的初步兴趣,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广大青少年认识生物学,喜爱生物学,为将来培养新一代生物学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打好基础。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岗位奋斗多年的中学生物教师,如何有效运用心理学中的注意理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倍感责任责任重大。以下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几个案例总结,与大家共享。


      1.1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遗传与变异》部分一直是整个初中生物知识体系中公认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学习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重要基础,所以历来是初中生物毕业会考的重点章节之一。多年的初中生物专职教学经验告诉我,这部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初步兴趣的关键。实际教学中,我通常在本章的第一节课之前以布置遗传学调查或者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遗传与变异的奇异世界,引起他们的初步注意。让同学们查找自己身边的遗传现象,诸如眼睑、是否卷舌、发旋方向、血型等并结合自己家庭的遗传学调查进行分类汇总,找出其因果关系。在课上交流时同学们会惊奇的发现自己的某些特征与父母、祖父母、乃至外祖父之间有重要关系,或许正是这不经意的发现让他们开始走进生物学的殿堂。通过课前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和调查分析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上来形成有意注意,或许这是上好本节课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课后本人做的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见表1)也初步印证了我先前的看法。

  

      表1 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反馈表

被调查样本人数共6 个平行教学班,总计283 人

上课开小差课后拖拉作业对生物课感兴趣
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
本节课14 4.95%51.77% 231 81.63%
平时3713.07%186.36%9533.57%


注:被调查样本均为本人所带初二各班级,本节课为《生物的遗传》。


      1.2 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由于平时对初中生物等“副科”不够重视,上课“开小差”已是家常便饭。因而合理利用他们的无意注意,也就是非强制性、无预定目的性的课堂注意同样需要,而这恰恰能克服过分注重有意注意导致的身心疲劳。例如当学生们在进行分组讨论遗传的普遍性问题时,不少学生对书本案例并不感兴趣,对与相互间的问题探讨也是漠不关心。此时,作为课堂教学的驾驭者—教师,应及时的察觉到这些“蛛丝马迹”,并及时抓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无意注意,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引导他们转移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体系中来。


     1.3 本人在《生物的遗传》教学实践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经历:随着上课时间的推移,注意疲劳在部分学生中逐渐开始体现出来,分心是难免的,他们的目光开始在教室内外游荡。当时我发现××同学似乎无意间对本人的板书发生了兴趣,开始用右手手指比划着。我便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以该同学惯用右手为例,现场调查本班同学惯用左手或者右手写字这一遗传性状。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同学们积极参与

调查与统计,对生物学的兴趣似乎也是空前高涨。当时我知道,本节课我的任务算是基本完成了,因为课本知识已经不用我再重复唠叨,学生已经学会了自主学习,或许这就是教学的真正归宿。

     但在本堂课末尾,教师在对本堂课内容知识体系的系统梳理时,就必须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提高嗓音以增加刺激强度、在黑板(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介打着重号等明显刺激信号,以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性状、相对性状等抽象概念(结合实际例子与图片)的比较与分析,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2.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注意理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生物就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加强实验是生物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实验渗透着方法教育,对养成良好习惯,训练意志品质有积极作用,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注意理论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注意理论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三)强化法官法治精神教育。法官的法律意识,不能仅仅以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满足于实用技巧的工匠性专业人才为目标,而应该是在深厚学识的基础上娴熟于专业技术以维护人权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法的尊严,奉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透过法律条文本身把握法的精神,让法的精神扎根于他们的思维之中;要把法摆在受崇拜与尊敬的地位上,树立法律价值观,对法的信仰达到宗教般的虔诚的程度,客服纯粹的法律工

具主义思想的影响。“法律必须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8]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需要长期的法学熏陶与法治实践的磨练。只有在法的精神的强烈影响下,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才能尽可能地站在法的立场上。因此,要强化法官法治精神教育,要使法官清醒的认识到人民法院的公正司法是通过法官来体现的。


(四)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培训。目前,我国的法官主要依靠法律院校的培养,法律院校的学生是法官队伍的后备资源,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司法业的未来。因此,今后要着重加强法律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其掌握如何在未来的职业实践中保持职业操守和职业廉洁性。另外,法官现职人员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也要着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形成一定的制度,使法官职业道德教育贯彻于法官教育的全过程。加强法官的从业前教育,更应注重法官从业后的职业道德培训。要建立各级法官培训学院,负责对在职法官进行法官职业道德再教育,不断强化法官职业道德素养。


(五)确立合理的法官职业道德评价和奖惩机制。法官职业道德针对的是案件受理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系列道德现象以及道德活动或道德行为。强化法官的道德自律和他律,建立法官职业道德咨询评议机构, 构建法官职业道德监督评价和奖惩机制,确立科学的法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健全约束机制。探索建立“法官职业道德考评委员会”,对是否遵守法官职业道德进行考评,对违反法官职业道德的进行处理。对法官的司法活动予以有效的社会监督和公众舆论监督, 让案件受理过程更加透明化、人性化,促使法官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自觉遵守法官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职责。通过道德评价、激励、示范等方式,调节价值取向,唤起法官内心责任感和职业良心,并在日积月累中筑起较高的法官职业道德品质。

     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课题,随着全社会和法官职业本身对于职业道德准则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法官职业道德的内容和体系将越来越完善,并成为约束法官行为的基本标准和工具。而且,在法官队伍素质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对法官管理方式的改革将侧重于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方面。法官职业道德已经不再是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而逐步成为一个职业团体的成员能否成为合格的一员,能否向外界昭示该团

体的可信性,进而能否使自己和该团体完成其社会使命的保证。法官职业如欲获得应有的地位、尊严和荣誉,如欲完成法律赋予的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使命,高标准的法官职业道德已成为目前法官职业化建设与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76.

[2][3][4]邓小平论民主法制建设[M]: 63、64、77.

[5]高福生.法院“腐败群发”凸显体制病灶,http:/ / guancha.gmw.

cn/ show.aspx?id=2096

[6]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商务印书馆,1983: 193.

[7]景汉朝.透视中国司法公正问题[J].法学论坛,2003,(2).

[8][美]伯尔曼.宗教与法律[M].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的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在实验教学中有效渗透注意理论,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几点做法,与同行们共同研讨。


2.1 在观察植物叶片表面气孔分布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实验材料—新鲜蚕豆叶,从漫无目的的无意注意逐步转向本堂课的有意注意上来,这比单纯的课堂常规教学要容易得多,或许这就是演示实验教学与生俱来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然后出示以下问题:

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②为什么要把叶片放在开水中浸泡?

③叶片表面附着的气泡为什么能发映气孔的分布情况?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时学生对蚕豆叶表面结构的注意力的指向性与集中性也就大大增强了,对教学内容的期望值也进一步增强了,势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分组实验中,教师分别准备了双子叶植物代表—蚕豆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种子。待学生陆续进入实验室后,好奇心促使他们展开无意注意,学生开始自觉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转移到有意注意上来,开展内容教学,传授课本知识。指导学生把两粒种子都解剖开后可以明显看到它们结构的区别:除了种子的胚根、胚芽及胚轴部分基本相同外,蚕豆种子可以完全分开成两片子叶而玉米种子却不能,它的子叶非常之薄,取而代之的是胚乳,用

碘液可以把胚乳部分染成蓝色。在集中注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总结分析: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种子的子叶部分,另外由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是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所以比较肥厚;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非常之薄,而胚乳用碘液即可证明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故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就只能由胚乳来提供了。由此,本节实验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就被突破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科学探索精神。总之,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准确运用注意规律于教学实践,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我们每一位奋斗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周美珍.生物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76- 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3.135- 146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41- 47

[4]Robert E.Slavin 著/ 姚梅玲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4.97- 108

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