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觉的规律 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1-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心理学认为,知觉就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1]。面对教师所提供的多媒体学习材料,学生的大脑中会形成对材料整体特性、组成元素,以及各元素间连接关系的一个整体的反应,这就是学生对多媒体学习材料的知觉,也是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的第一个环节[2]。所以,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教学信息的呈现与传递问题之外,还要考虑到学习者知觉的规律,以保证多媒体教学所要传递的信息能够生动、快速、顺利而又准确地被学习者知觉和理解,创造出适宜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1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选择性。在每一个瞬间,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可能是复杂多样的,但是我们的大脑不可能对所有这些客观事物都清楚地感知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都做出反应。人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只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余的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反映得比较模糊。知觉的这种把知觉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心理学研究认为,知觉对象的选受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客观因素来说,那些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色彩鲜艳的、具有活动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客体本身的组合若符合“良好图形”原则,即具有简明性、对称性,容易

被迅速而准确地知觉和记忆。从主观因素来说,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任务、知识经验以及刺激物对人的意义是否重要等因素也会影响到知觉者对对象的选择。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知觉的选择性规律为教学服务。


1.1 课件制作重点突出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通过颜色、形状、声音、强度、动静等方面增强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比如,字迹要清晰,文字的颜色与背景的颜色要有明显的差异,使学生们区分得清楚。对于重要的知识可以采用大一些的字号,或者在下面加上点、线,再或者用不同颜色的字加以突出强调等。同时,在教学课件中,可以播放动态的视频或漂亮的图片,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1.2 教具使用灵活多变

活动的、变化着的对象容易从固定的背景上突出而被感知。在教学中使用活动性教具,如逐步再现的几何演变图、演示性实验、活动模型等等都可以增强教学效果[3]。在制作教具时也应该注意色彩分明,大小适度,注意背景对教具的衬托。


1.3 语言表达言简意赅

教师的语言对于课程的讲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要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的要求,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扩大关键问题,可以用重复、加重语气的方式把重点突出出来;也要注意从时距上进行合理的组合,做到言语声调有起伏变化,要抑扬顿挫[4]。这样,学生就能在听课的环节上,抓住教材中的基本问题,形成良好的听课效果和记忆效果。


1.4 整体设计调动兴趣

知觉者的兴趣、需要、动机、个性特征以及过去的经验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对对象的选择。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些主观因素的作用,并且有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强烈需要,挖掘他们的潜在动机,使其了解该学科的意义,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知觉经验,真正实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格局。


2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融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也就是人把事物各部分属性综合起来,从而能够整体地把握该事物的过程。知觉的整体性与知觉对象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成分以及知觉者的主观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空间位置相近的客体、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具有连续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此外,知觉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对当前的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使其可以将客体知觉为一个整体。利用知觉整体性规律,在多媒体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重视学生原有经验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影响到个体对刺激对象及其关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要以学生熟悉的视听觉信息作为教学实例来传递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既强调了前后知识的关联,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


2.2 关联刺激整体呈现

根据知觉的整体性规律,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刺激信息的整体呈现。比如,相似功能的信息可以组织到一起,并用相近的图形、色彩等来表示;结构上有关联的信息可以整体出现,使得学生保持知觉完整,形成整体的概括。


3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中,从而更深刻地感知它。知觉的理解性主要受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利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3.1 教师注重启发引导

由于知觉者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以及言语指导等会对知觉的整体性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经验,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对新知识进行理解。


3.2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知觉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对客体的理解也就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对客体进行理解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发散思维,进行创新思考,培养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学会独立思考。


4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人在知觉某对象时,总会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感觉映像,反映物体所固有的特性,这样就保证了人能时,也是学生完成整个“自学知识—上机实践—应用创作”的过程。

基于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地探求知识,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地学,从按部就班地学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地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在这种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中,计算机能够发挥个别化和交互性的特长,学生能够独立地参与学习活动,可以自行调节学习进度,使教学不仅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同时也为优等生和学习差的学生创造了发展的条件,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便于收集反馈信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EXCEL中的“数据排序”时,我把自制的课件“数据排序”放在教师机上,由学生自行下载学习,我只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监看/ 监听功能,不离开座位,观察任何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监听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如有疑问,也可电子举手,由老师进行远程遥控,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课件里面有四道难度渐进式的上机操作题,学生可自行练习操作,完成后上传到教师机,由老师进行抽查。通过抽查和刚才的网上观察,最后再进行总结。这样,既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未来生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2004 年11 月第1 版:113;

[2] 张国强,郭清水.知觉规律与教学媒体设计.中小学电教.2004.6:4;

[3] 姜慧君.用感知规律指导数学教学.教学艺术.2002.2:39;

[4] 温庆海.运用知觉选择性规律搞好课堂教学.内蒙古民族师辽学报(哲社版).1995.4:87;

[5] 毛祥麟.知觉的选择性及其在教育中的动用.基础教育研究.2003.1:81;作者简介臧凯(1 9 8 0 - ),女(汉族),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