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注意规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1-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数学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 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付诸实施,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崇尚科学,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打下知识基础。由于高中教育逐渐普及及学生对素质教育的错误认识, 作为初中主要科目的数学课也出现了上课不注意听课,下课不复习等现象。如何改变现状,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能够科学的应用注意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数学教学中如何科学的运用注意规律提高学习效率成了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 也就感知着什么,记忆着什么,思考着什么或想象着什么,即注意的参与能够加强心理活动的效率。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1],本文从这三个不同层面就如何将注意规律运用于数学教学作浅显论述。


一、运用教学技巧引起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事物没有预定目的, 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1],它是一种低层次的注意,受外界刺激强度,事物新异性、重复性影响的注意,针对无意注意特点可采用以下方式引起无意注意。


 1、设置竞争游戏,增强刺激强度,引起无意注意

研究表明参与竞争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 适时的开展竞争游戏,增强刺激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有效手段,这种游戏可以在每节课的结尾多数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时进行。游戏的方式可以模仿电视台的有关栏目, 也可以在提问时有意将男女同学分开提问,适时表扬一方引起另一方的注意。比如“男同学回答的不错,下面看女同学的了”。这样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对学生的刺激很大,让学到知识的同学从所学知识上得

到快感,让未注意听课的同学得以警醒。


2、增加所学知识的新异性引起无意注意

数学课记忆的公式很多课堂气氛较沉闷, 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本内容的设置也逐渐人性化, 如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一册就有让学生以7 / 8 为题打一成语。除了利用课本提供的材料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外, 教师还要多动脑筋创造条件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某一概念,以实例或生活中的趣事、典故作比喻,引出新概念,能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如,初一学习代数时,先出示两句话:“阿Q 和小D 在看《W 的悲剧》。”、“我在A 市S 街上遇见一位朋友。”问:这两个句子中的字母各表示什么? 再出示扑克牌“红桃A”,要求学生回答这里的A 则表示什么? 最后出示等式“0.5×x=3.5”,擦去等号及3.5,变成“0.5×x”后,问两道式子里的X 各表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结合板书进行小结:字母可以表示人名、地名和数,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任何数。这样,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在由衷的喜悦中进入了代数一章的学习。如此有趣的引入怎能不引起学生的注意呢?


3、利用口诀引起无意注意

数学公式.定理的记忆枯燥乏味常常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如果将难记的公式.定理编成口诀就会有效的吸引学生的主意。例如在讲解不等式组一节时,我编写了求不等式组解集方法的口诀“同大取大大,同小取小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没法找”,意:都是大于时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大于较大的数,同是小于时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小于较小的数,小于大的大于小的时不等式组的解集为两数之间, 小于小的大于大的数时解集为空集。在记忆完全平方公式时我编写了记忆口诀“前平方,后平方,乘积二倍在中央”。口诀好读易记摆脱了枯燥乏味,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利用数学的重要性及实用性培养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不仅指向于人所乐意去做的工作, 而且指向于应当去做的工作,培养有意注意应当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实用性,明确学习目的,通过意志努力实现有意注意[1]。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培养有意注意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才有学习动力, 因此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培养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明确目的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在当前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数学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 及数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电脑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科目在中考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使学生明白为了达到升学的短期目标也应该重视数学课的学习。


2、利用间接兴趣培养有意注意

经验表明, 人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对之略有所知却又不完全了解的东西, 因此在教学中联系当前报道较多的“数字技术”、“纳米技术”、等热点话题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在讲解分式一节的引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 例:2008 年以北京为主会场将举行第28 届奥运会, 分会场有上海、沈阳、青岛,为了便于北京上海两地的往来,将在两地之间建一条高速铁路,高速列车将比现在的车速提高50%,运行时间将缩短8 小时,已知两地间相距1600 公里,你能算出现在列车的速度吗? 这道例题本来很普通加入“奥运会”这个热点话题后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


3、贴近生活的举例培养有意注意

生活中有很多与数学学科相关的事例, 教师如能贴近生活举例,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定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注意力。我在讲解统计与概率一章时,利用这样一道例题:某报纸上报道了两则广告,甲商厦实行有奖销售:特等奖10000 元1 名,一等奖1000 元2 名,二等奖100 元10 名,三等奖5 元200 名,乙商厦则实行九五折优惠销售。请你想一想;哪一种销售方式更吸引人? 哪一家商厦提供给销费者的实惠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都已进入我们的生活.同时与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利比和比例,利息与利率,统计与概率,运筹与优化, 以及系统分析和决策, 都将成为数学课程中的“座上客”。只要我们的教师关注生活联系实际数学课堂会更精彩,学生也将更加关注数学课堂。


三、将有意注意发展为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目的, 但不需要有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1],它是注意分类中最高级的形式,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后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 达到有意后注意的层面。


1.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有意注意发展为有意后注意

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是将有意注意发展为有意后注意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及时批改作业、考卷并作出详细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肯定,让成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期望在随后的学习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 让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其废寝忘食,津津有味的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内驱力,能使有意注意发展为有意后注意。


2.结合教学内容,引导自主学习,发展有意后注意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自助学习的知识点,教师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将有助于发展有意后注意。例如在讲解弧.弦长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学校附近拱桥的半径弦长, 在讲解三角函数时可以让学生去测量计算教学楼的高度。另外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公式,有的课本上有推导过程;有的课本上没有推导过程,只是把公式的最初形式写出来,然后说一句,“经推导可得”,就把结果式子写出来了。无论课本上有无推导过程, 老师都可以让学生合上书亲自把公式推导一遍;书上有推导过程的,可把自己推导过程和书上的相对照; 书上没有推导过程的教师可详细的写出推导过程由学生对照;通常,推导不下去或推导出现错误,都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准备不够,要么是学过的忘记了,要么是有些内容学生还没有学过,无论哪种情况都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引起学生的注意。自行推导公式既是自己在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有效的发展了有意后注意。

总之学习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教师应想尽方法采用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发展学生的有意后注意,科学的运用注意规律,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资料:

[1]顾飞凤.徐洪范主编《心理学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年出版